当前我国自动驾驶技术发展情况如何?如何更好保障乘客的安全?
常州物流公司 发布时间:2023/12/7 点击数: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5G通信、大数据等新技术快速发展,自动驾驶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加快应用。5日,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公开发布《自动驾驶汽车运输安全服务指南(试行)》,首次从国家政策层面明确智能网联汽车可以用于运输经营活动。当前我国自动驾驶技术发展情况如何?如何更好保障乘客的安全?未来发展前景如何?围绕这些社会关注的问题,记者采访了交通运输部有关负责人和业内专家。
产业、市场快速增长
走进北京亦庄自动驾驶示范区,点开手机中“萝卜快跑”打车软件,设置好起点和终点,即可快速呼叫一辆全无人自动驾驶车。乘客在后排屏幕上点击“确认”后,车辆起步并按照指定路线行驶。
“萝卜快跑”有关技术人员向记者介绍,车顶的无人驾驶模块装有鱼眼摄像头和激光感应装置,能够自动避开障碍物,并根据道路限速情况调节车速。
从封闭场地测试到道路测试,从试点示范到商业试运营,我国自动驾驶相关产业和市场规模目前呈快速增长态势。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建设17个国家级测试示范区、7个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16个“双智”试点城市,累计开放测试道路超22000公里,累计测试里程超7000万公里。
“部分自动驾驶产品达到量产应用条件,并已在城市出行、货运物流等交通运输服务场景实现了一定规模的应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张进华表示,目前我国自动驾驶城市公交车辆已超过200辆,自动驾驶出租汽车超过1500辆,自动驾驶货车规模约为1000辆。
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更需要加强规范。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副司长高博表示,本次发布的指南明确在现行法律法规框架下使用自动驾驶汽车从事运输经营活动的基本要求,引导自动驾驶运输服务健康有序发展,最大限度防范化解运输安全风险,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